产地与分布
哈萨克牛产于新疆北部地区。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(包括伊犁、塔城、阿勒泰三个地区)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、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的广大山区和草原。据1982年统计,共有牛60万头。
外貌特征
哈萨克牛额部稍凹陷,颅骨平略凹,角多向侧前上方弯曲,角尖向内呈半椭圆形,角质细致。颈细、中等长,肉垂不发达。尾毛鬐甲低平。背腰平直,后躯较窄,多呈尖斜尻。尾根较低,尾毛长达蹄部。蹄较小,质坚实。乳房小,呈碗状,着生较多的长毛。被毛粗厚多绒,冬季密而长,春夏自然脱毛。毛色杂,以黄色和黑色为主。
生产性能
哈萨克牛具有抗寒力强、耐粗料、抗病、体质强壮结实、遗传性稳定等特点。成年公牛体重为369.2公斤,体高为115.5厘米;母牛体重为301.5公斤,体高为119.9厘米。成年牛屠宰率为49.7%,净肉率为37.2%。骨肉比1:3.2,眼肌面积为64.3平方厘米。产乳期5-6个月,产奶量718.4公斤,(不包括犊牛哺乳)。公母牛初配年龄为2龄,繁殖率为96.7%,繁殖成活率为94.2%。
适应性能
哈萨克牛具有抗严寒、耐粗饲、放牧性能好、暖季增膘复壮快、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。
在严冬季节,夜晚露天宿营或仅有简易围墙避风,多无补饲,全靠觅食枯草而生存。开春后即能迅速复膘,一般在180 d的暖季内可增重70~90kg,为越冬贮备必要的营养物质。
哈萨克牛抗病力很强,尤其很少发现结核及消化系统等疾病。1976年精河牛坊进行泰勒焦虫病检验,发现哈萨克牛的染虫率达21.20%,但未出现临诊症状,而纯种短角牛染虫率不到2%,却严重发病。
评价与展望
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,不代表我们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antangwang.cn/i-niu-946.html